長江商報 > 西花村61萬建果蔬分揀包裝中心 輻射周邊5個村發展農特產品產業

                    西花村61萬建果蔬分揀包裝中心 輻射周邊5個村發展農特產品產業

                    2021-09-27 07:05:05 來源:長江商報

                    西花村黨支部書記盧琪偉展示當地蜂農養殖的蜜蜂。長江商報公益記者 黃聰 攝

                    長江商報消息 ●長江商報公益記者 黃聰 丁明艷 王丹妮

                    山茱萸、天麻、豬苓、木耳、蜂蜜……陜西佛坪縣岳壩鎮西花村的這些“土特產”,由于信息閉塞,以前很難“走出去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9月24日,長江商報公益記者在西花村看到,在西花村搬遷安置點旁有一座果蔬分揀中心。西花村黨支部書記盧琪偉介紹,項目建成初期,以消費扶貧為契機,精心籌劃銷售事宜,產品銷售額突破20萬元,通過收購農戶初級產品和帶動務工,90余人直接受益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據介紹,西花村有了果蔬分揀包裝中心后,輻射帶動周邊5個村發展袋料食用菌、木耳、天麻等產業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家門口有了致富“動力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連日來,佛坪縣受強降雨的影響,山溪、河水均上漲,岳壩鎮西花村也深受影響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9月24日,長江商報公益記者來到西花村,正趕上村里集中安置點的村民們載歌載舞開展娛樂活動。村民盧太婆介紹,自從下暴雨以來,家里房子隨時都有倒塌、被淹的風險,就一直吃住在村里的安置點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實際上,西花村集中安置點本為“果蔬分揀中心”。西花村黨支部書記盧琪偉介紹,由于災情比較嚴重,這里被臨時作為村民的安置點使用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西花村山大溝深,村民有栽種天麻、豬苓、木耳和養蜂的傳統。而且,佛坪縣被稱為“中國山茱萸之鄉”,西花村也種植了大量山茱萸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這里出產的農特產品原生態、品質好,但因山路崎嶇、信息閉塞等原因,農特產品“叫好卻不叫座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2019年8月,漢中海關來到西花村開展扶貧工作,累計投入20余萬元,幫助修建道路、復墾土地、愛心助學、改善人居環境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同時,漢中海關積極推動蘇陜協作項目,這座總投資61萬元的西花村果蔬分揀包裝中心從而建成并投入使用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據了解,岳壩鎮與江蘇省南通崇川經濟開發區簽訂了《結對幫扶框架協議》,明確了雙方結對合作的產業發展、勞務輸出、人才支援、社會扶貧等內容,積極爭取項目資金,建設西花果蔬項目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西花村果蔬分揀中心是一個從事農副產品加工的廠房。家門口有了果蔬分揀中心,成了村里帶動村民致富的核心“動力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解決銷售難題帶動致富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我們村發展的有山茱萸等產業,平時在香菇產業園干活領工資,再種些蔬菜、莊稼等,收入很穩定。村里統一收購、包裝、發貨,又幫我們解決了銷售難題!蔽骰ù宕迕裰鞎詮┱f。朱曉彥介紹,自己以前在外打工,一年掙不到多少錢,F如今,村村通水泥路、家家喝自來水、戶戶住上樓房,還有扶貧貼息貸款、創業貸款等好政策,自己就返鄉就業、發家致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西花村黨支部書記盧琪偉介紹,西花村有了果蔬分揀包裝中心后,逐步走上園區、農戶、采購、包裝、銷售一體化的發展道路,輻射帶動周邊5個村發展袋料食用菌、木耳、天麻等產業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盧琪偉介紹,西花村果蔬分揀中心在項目建設用工時吸納10余名貧困戶務工,發放勞務工資8萬余元。項目建成初期,以消費扶貧為契機,精心籌劃銷售事宜,產品銷售額突破20萬元,通過收購農戶初級產品和帶動務工,90余人直接受益。項目正常運行后,帶動全村147戶405人銷售農產品、務工、分紅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實際上,西花村果蔬分揀中心是佛坪縣堅持“黨組織+村集體經濟合作社+農戶+N”模式的一顆碩果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天眼查顯示,佛坪縣岳壩鎮西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5月24日,法定代表人為盧琪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該合作社經營范圍包括以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,依法開展漁業、中蜂、水生野生動物、家禽家畜養殖,中藥材、菌類、苗木花卉種植,制種育種,農產品初加工。依法為成員提供生產服務、資金互助、農資供應、農產品營銷(電商服務),以及公益服務、鄉村旅游服務等生產生活服務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長江商報公益記者跟隨盧琪偉來到當地的一戶養蜂人家中,他介紹說,養蜂對于當地村民而言,7月至9月最忙,其他時間可以去務工增加收入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盧琪偉表示,在集體經濟合作社中,村民蜂蜜的銷路更有保障,實現了“1+1>2”效應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責編:ZB

                    長江重磅排行榜
                    視頻播報
                    滾動新聞
                    長江商報APP
                    長江商報戰略合作伙伴
                    隔壁人妻电影